业务介绍

  • 当前位置 >>
  • 业务介绍

智慧南山智慧社区警务平台系统方案

    项目背景

    为落实信息化建设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要求,创新城市智慧社区管理模式,加强基层警务智能化应用水平,切实提高我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打防控能力,拟在已规划预计建设13879栋城中村楼栋视频门禁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强制联网应用的原则,在南山区统筹建设智慧社区警务平台系统。

    建设目标

    规范南山区智慧社区警务相关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的整合利用相关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系统平台化、智慧化、全面化的特点,夯实社区警务联动协作水平,维护南山区社会治安稳定,为南山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通过采用新型智能化设备,新建和改造城中村及老旧小区出租屋视频门禁系统,对接市区各类信息资源,汇聚智慧社区其他各类感知设备和系统数据,社区警务信息采集能力明显提高。现通过组网,拟建设一套南山区智慧社区警务平台系统,既实现前端信息采集和后台运维管理的一体化,又将视频门禁等多方感知数据接入广东省公安厅和深圳市公安局大数据共享平台、南山公安分局视频门禁综合管理云平台,系统将构建大数据分析、精确管控的信息系统,并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基于智慧社区警务基层实际业务信息化应用,真正发挥大数据对治安管控及城市运营的推动作用。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含智慧社区警务大数据系统、智慧社区警务感知业务系统、移动端智慧南山APP系统,智慧南山公众号系统,智慧南山微信小程序系统,分四层架构: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 其中移动端智慧南山APP系统,包括智慧南山租户APP、智慧南山房屋管理员APP、智慧南山综管员APP、智慧南山警员APP,支持IOS和安卓两个系统。 社区汇聚视频门禁等感知设备采集数据,通过公安内网传输至南山区数据中心接入服务器,数据接入服务器处理后在数据中心存储服务器进行存储,并上传市公安局、省公安厅。 APP授权及开门信息等相关数据经互联网APP服务器处理转发到数据中心视频门禁后台存储。

    系统设计依据

  • 政府文件
  • 《出租屋门禁系统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技术指引》 《广东省小区、出租屋视频门禁信息联网技术规范(试行)》 《关于做好人口居住信息居住信息数据校验上传程序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人口居住信息数据效验上传程序》 《广东省小区、出租屋、商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试行)》 《广东省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十三五”规划》 《深圳市视频门禁系统建设和技术规范》 《南山区视频门禁系统建设和运维技术规范》
  • 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标准规范文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21741-2008) 《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解码技术要求》(GB/T25724-2010)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2016)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B T 32581-2016);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367-2001) 《楼寓对讲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A 1210-201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 644-2006);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394-2002)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管理标准》(GA/T792.1-2008) 《小区、出租屋视频门禁信息联网技术规范(试行)》(粤公网发〔2014〕924号) 《出租屋视频门禁系统技术规范》(SZDB/Z 143-2015) 除上述规范以外,还应遵循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

    系统设计原则

    南山区智慧社区警务平台系统建设参照省厅、市局和分局相关标准,合理规范系统的系统接口、通信协议、组网方式、软件平台和数据格式,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联网。
  • 先进性
  • 本次系统的设计是按照建设先进性和智能型的要求,把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提供先进合理的业务流程;系统将使用当前国内具有先进成熟的技术手段和高智能的标准化产品,使系统具有较高性能,符合当今技术发展方向,确保系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有长期的使用价值,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
  • 实用性
  • 应采用被实践证明为成熟和实用的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地满足现在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确保耐久使用。
  • 开放性
  • 系统数据须提供开放接口,可有效将数据共享到省厅人口自助申报系统、市局大数据共享平台、市局居住证服务平台居住登记系统、深圳市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综合管理系统。
  • 安全性
  • 服务器等后端设备须选择市场成熟的主流产品,数据存储和接口扩展应采用冗余设计,要具有故障检测和系统自动恢复功能;网络环境下信息传输和数据存储要确保安全,避免出现网络非法恶性攻击和数据被非法提取的现象。 通讯的安全性:APP和服务器的通讯大多在互联网上进行,因此必须采用可靠的加密算法进行加密。 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是数据存储的核心,因此对数据库的访问必须确保通过平台的权限规则进行管控。数据库只与服务器软件进行通讯,任何对数据库的操作都是在服务器软件控制下进行的,服务器软件配备有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杜绝任何第三方软件对数据库不安全性的误操作。 操作权限:由于系统使用的人非常多,每个操作人员的角色和定位不同,同时每个操作人员的辖区范围也不相同,因此系统必须可以灵活配置不同操作人员在指定的辖区范围内的不同操作权限,避免了操作员因为权限交叉产生的误操作引起系统故障。
  • 可靠性
  • 系统支持自由上下电,断网重连、故障告警等功能。
  • 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 采用集中管理、操作和分散控制的模式。总体结构应具有兼容性和可扩展性,既可以包容不同厂家不同类型的先进产品,又便于升级、换代,使该系统可以不断得到充实、完善、改进和提高。
  • 可维护性
  • 运维平台应具备自检、故障诊断及故障弱化功能,在出现故障时,可快速确定故障点,并及时恢复。